葛聿品一家三兄弟去打鬼子,只有他看到了胜利。韩兆金十五岁到场新四军,当上侦察兵。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。人民的伟大胜利由战士的庞大牺牲奠基。
宿迁是革命老区,新四军在此建立淮北抗日民主凭据地,是全国十九个主要凭据地之一。数以万计的宿迁子弟参军打鬼子,许多人忠骨埋青山。自2015年起,我到场宿迁晚报的抗战老兵寻访小组,采访了180位老兵,听他们讲述狼烟岁月的英雄故事。
为国对头恨,十四五岁上战场我们采访的老兵,平均年事89岁。70多年前,他们还是十四五岁的乡村少年,大多不识字,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,但他们明白,决不能做亡国奴。1942年,葛聿品14岁,年老葛聿祥、堂哥葛聿俊到场了彭雪枫师长的队伍,葛聿品也要从军。
第一次报名因年龄小没乐成,他不甘愿宁可,经常给新四军通报日军据点的情报。第二年再报名,乐成了。
不久,他夜间行军抬重机枪摔断了腿,不能上阵接触,改做地下联络员,卖力泗洪、宿迁、新沂等凭据地之间的联络事情。“为了送信,我惯常一夜往返跑几十里地。
日本兵封村,动不动上家里抓共产党,我家因为出了投军的,屋子被烧了三次。”敌后斗争条件艰辛,组织上给葛聿品配了把土枪,他因此有了个外号“土机枪”。葛聿品身上挎的弹夹是用高粱秆撑起来的,只有十来发子弹,不到关键时刻不舍得用。
抗战胜利前夕,葛聿品带着游击队赶往新安镇执行任务,在一片林地遭遇一队日军,鬼子机枪大炮火力全开,葛聿品身边,战友一个个倒下。“子弹打完了,刀也砍豁口了,我们才突围。出去时几十小我私家,一晚上就剩下十几个,太惨了!”老人用双手捂住了脸。
采访中,老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:“我家兄弟三人去打鬼子,只活我一人!”也是在1943年,也是在15岁,韩兆金到场新四军。韩兆金幼时,怙恃在苏州事情,他在宿迁老家读私塾。1942年前后,日军在苏州、上海一带狂轰滥炸,韩兆金的怙恃失业了,只得回老家,可日军的铁蹄已经踏上这片土地。
一家人没有任何经济泉源,搭个窝棚住,没有吃食,“最后,把我的小妹妹卖了,换了两斗粮食……”韩兆金老人痛哭失声。韩兆金有文化,头脑活络,上级摆设他做侦察兵,以孩子的身份做掩护,往来各乡镇,搜集日军据点的情报。1943年下半年的一天,韩兆金拎着一篮花生,在一个叫“叶桥”的地方叫卖,突然看到当地一个污名昭著的汉奸。
“这人平时不在家,组织上早就想抓他,一直没时机,其时我就想这次绝对不能让他跑了。”他立刻向上级汇报,同时严密监视汉奸动向。
韩兆金和另外两名战友在他家外匿伏了两天两夜,直到第三天夜里,那汉奸出来上茅厕,韩兆金和战友悄无声息地摸到他身后,没费一枪一弹将他抓获。说起与日军、汉奸周旋的故事,韩兆金时时提起战友的名字,无限感伤:“我这些好战友都牺牲了,我一次次死里逃生,替他们看到了今天的优美生活。
”郭孝云,原籍安徽,二十多岁离家打鬼子,之后到场解放战争。胜利后,他带着战功章回老家,怙恃都不在了。“我离家那天,怙恃挥着手,嘱咐我早点回来,我不敢转头……我真忏悔其时没多看一眼。
”说到这里,老人嚎啕大哭。他的子女说,父亲落户宿迁以后再没回过安徽,每到过年都市朝着家乡的偏向磕三个头。不识得家人,却不会忘记抗战有人说,时间可以抹去一切。
但老兵的抗战影象不会抹去,纵然连家人都不认识了,也不会忘记民族的磨难和热血的青春。因为病痛,90岁的徐色泽影象力衰退,经常一整天不说一句话,有时候连儿子都不认识,但他记得:“我叫徐色泽,1944年的兵!”我们去时,徐色泽正坐在屋檐下,仰望着从檐上漏下的阳光,一声不吭。“前几年,他身体还不错,哪知今年突然糊涂了,走路都跌跌撞撞的!”徐色泽62岁的儿子徐乃会说。
这样的老人还能给我们讲述什么?“您打过日本鬼子吗?”当我第四次高声重复这句话时,徐色泽的眼睛突然转动了一下,他高声说:“我叫徐色泽,1944年的兵!”然后又陷入缄默沉静。“您在那里打过仗?”“接触怕不怕?”“接触受过伤吗?”我重复提问,果真,“接触”这个词帮他在混沌中找到了影象的头绪。“我父亲去世得早,娘几个靠要饭活命,我去投军有吃的。
”1944年,徐色泽到场了新四军,到山东一带打日本兵。他是炮兵,当过班长,用的是“六〇炮”,老人做了一个炮弹上膛的行动。“在济南那次打得最惨。
那是6月里,小鬼子把我们困在一个山头整整一个月,天天下雨,一个月没吃过粮食,全靠吃山上的树皮树叶、野果子。”这一仗只有三成战士突围。徐色泽厥后的讲述险些全是碎片:“天天都行军,一夜要跑一百里地!”“我们武器不如人,要打游击战”“冬天太冷了,手脚都长冻疮”……当我们起身要脱离时,他又高声说:“我叫徐色泽,1944年的兵!”今年94岁的王启,是唯一一个采访中没说过一句话的老兵。
恒久战斗给他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创伤,1952年,王启脱离队伍,回到宿迁。王启的儿子王克德告诉我们,父亲识字,在队伍先是做文化事情,到场过大巨细小上百场战斗。王克德说,父亲精神正常时,会讲抗战,会唱国际歌,会讲牺牲的战友,好比“日军经常狂轰滥炸,随处都是战友的尸体。
”父亲精神出问题时,要到扬州的回复武士疗养院举行康复治疗。王克德说,先是爷爷送父亲去,他14岁时接替爷爷,带着父亲去扬州看病。采访中,王克德将抗战纪念章拿出来给大家看,原先对周边情况很漠然的王启一反常态,在之后的采访中始终专注于纪念章——或是仔细擦拭,或是挂在胸前,或是装入口袋里……老兵们已届耄耋之年,又有康健问题,采访很难题,但总有一些关键词宛如钥匙,能够打开他们的影象之门。
“嘀嘀。
本文关键词:华体会体育,记着,他们的,故事,脸,—,寻访,宿迁,一百,葛聿
本文来源:华体会体育-www.host7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