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

于永正:备课与上课

行业资讯 / 2022-12-23 23:06

本文摘要:关于备课的重要性不必说了。横竖不备课,或者备得不充实,我是不敢进课堂的。下面,我就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。 看法一:备课不即是写教案备课包罗钻研课本、搜集信息、相识学生、思量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、写教案等。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——把钻研课本等方面的所思所得,把教学的目的要求、重点难点、教学历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载下来,是“备忘录”——供课前翻阅,以便把课上好。 看法二: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门。

华体会体育

关于备课的重要性不必说了。横竖不备课,或者备得不充实,我是不敢进课堂的。下面,我就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。

看法一:备课不即是写教案备课包罗钻研课本、搜集信息、相识学生、思量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、写教案等。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——把钻研课本等方面的所思所得,把教学的目的要求、重点难点、教学历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载下来,是“备忘录”——供课前翻阅,以便把课上好。

看法二: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门。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,那么,钻研课本、查阅资料、搜集信息、备学生、思考教规则是隐性的了。第一步:钻研课本。

一篇课文摆在案头,先做什么?先明白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,边读边画出生字、新词及寄义深刻的句子。随着悟性的提高,有些关键词语,写得精彩之处,以及课文的重点、难点,也会很快抓住。

抓住了,便做上记号。第二步:朗读课文。

正确、流利、有情感地朗读四五遍。这是钻研课本、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。

朗读是活的,是跃出纸外的,赋予了作品生命力。备课时,我力图把课文读“活”。

如我朗读《小稻秧脱险记》,小朋侪听了无不手舞足蹈。朗读好了,钻研课本就乐成了一泰半。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,学生就会有多高,并凌驾老师。

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,一定是充满生机的、充满灵性的、富有情趣的课堂。备“朗读”,一是多读,用心推测课文的意境、思想情感(包罗课文人物的思想情感)。二是多听别人朗读,听录音。

平时,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、诗歌朗诵,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。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。

第三步: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、谋篇结构的意图。课本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,语言运用得准确、生动就更不要说了。对于作者推敲、磨炼文字的匠心,一定要细心琢磨、体会。

每篇课文都有差别的谋篇结构方法,也要掌握好,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、去学习、去运用。老师意会得深,学生才气意会得深,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,超常发挥。

否则,造就学生的阅读能力(包罗鉴赏能力)就会成为一句空话。第四步:认真思考课后训练题的要求,有的要先做一做。例如,要求学生背诵的部门(或全文),我先背下来;要求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情感地朗读的课文,我先努力去做。如《水上飞机》一课,要求学生用“究竟”造句。

课文中是这样写的:“小海鸥刻意去问个究竟。”这里“究竟”当“效果”讲,即看个明确,看个效果。但词典里讲,“究竟”还当“追问”讲,“因有疑问,而追问”。

如:“这种冰箱究竟省不省电?”我弄明确了之后,心里一亮,便有了底儿了,于是每个差别解释我都造了几个句子,这就取得了指导造句的讲话权。但我造句的目的,绝不是让学生抄袭以应付考试,那样做,就把孩子教“死”了。此外,隐性备课还包罗查阅资料。书到用时方恨少。

在备《圆明园的扑灭》时,我专门翻看了《中国通史》中有关鸦片战争的章节;教《海洋——2l世纪的希望》,我在网上搜集到了不少有关海洋方面的资料(如潮汐发电站等),受益不浅。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授课,很感动,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,这位老师回覆说:“备了一辈子。”一个好的教师,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。

看法三:要思考教法在思考教法的时候,一定“备学生”、“备学法”。上边说了,课文钻研好了,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。

纵然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,只要朗读好了,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,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、有声有色。有人请教一位台湾的教授怎样教语文,该教授说:“跟我读。”这话真是说到基础上了。

看法四:教案一定要写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,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事情。固然其中包罗无形的思考。

但我认为,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。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。

教案一定要写,但不要拘泥于形式。我所记下的工具都是重要的工具,以防忘记。这相当于“作战计划”。

教学目的要记,历程要记,关键词语的处置惩罚及体会要记,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;要求学生回覆的问题、要求学生写的片断、造的句子,我先写一写,造一造;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。我以前书写较工致,为的是校长检查能获得好评。现在写得较随意,底线是自己必须能看懂。有些课文思量得比力周密,我只写个大要教学历程。

对已经教过数次的课文,我只写新的体会、新的处置惩罚方法。我还喜欢在课本上写“教案”,美其名曰“备课于书”。我把隐形备课称为“备课于心”。

我是每课都想“出新”的人,想每课都让学生喜欢,所以更多的是“备课于心”和“备课于书”。教案往往只写个历程,更细微的工具在书上。总之,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,从利便教学出发。

看法五: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钻研课本时,我喜欢和同事讨论。同事间的讨?特别是上公然课),很有作用,有时会使我豁然开朗。

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,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。听别人上课,也有助于对课本的掌握,纵然上得不乐成,但至少资助你熟悉了课本。我的很多多少教学方法,是在听别人的课的时候想出来的。

人教版小语课本第八册有一篇课文叫《全神贯注》,我读了一遍,就被罗丹的全神贯注的精神所感动。当我又读了两遍后,教法一下子就发生了:我计划一开始把文章最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的两句话“那天下午,我在罗丹事情室里学到的,比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”提出来讲。这一课,我备课的时间不外一个小时,教案写得很简朴。

只是个历程,重点记下了要抓的关键词语,记下了怎样指导朗读的措施以及自己读了之后写下的“名言”。教案虽然写好了,而且自己也较为满足,但出于习惯,我又查找了有关罗丹和茨威格的资料,这些工具虽然上课纷歧定用得上,但作为老师很有须要相识一下。我之所以举这个课例,为的是想详细说明我到底是怎样“隐性备课”和“显性备课”的。写到这里,关于备课的话题似乎可以画个句号了。

但意犹未尽,我就写“教后记”(即写所谓的“反思”)说几句话。我把我为徐州市民主路小学的《教学反思集》上的题词缮写下来,作为文章的竣事:“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。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,纷歧定成为优秀教师;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,肯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,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。

”关于上课(一)不打无准备之仗。再忙、再累,头一天晚上也要把第二天上课的内容熟悉一下。

如果执教的是第一课时,我会把课文再朗读一遍,熟能生巧,熟能生慧,说不定会读出新的感受和发现。力图读正确,否则,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打点折扣。

生字和所有要板书的字,我会再练写一遍,力图规范。所谓规范,就是入楷书之体。

我被评为特级教师之后,对自己的板书要求更严格了——要求写在黑板上的字能成为学生的字帖。这似乎有点苛刻。但我必须努力做到这一点,因为我是老师。师者,模范也。

至少,要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认真和规则。我不光是“经师”,而且要做“人师”。有时候,课前还会迅速浏览一下教案,保证大的环节不出问题。

特别是执教新课文,我是慎之又慎的。当我走到课堂门口时,想的是:一开始我要做什么、讲什么;课堂上,当学生在运动时,我便默想着下一个环节干什么,我要说什么;当一个学生念书、回覆问题时,我一边听,一边迅速地思考:我应该怎样评价。总之,我为上课、为下一个环节而“时刻准备着”。(二)我牢牢记着了——1.学语文是为了“明白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”;2.阅读教学要“意文兼得”;3.读(尤其是朗读)是内化语言的唯一途径。

因此,阅读课我始终把读放在首位,把读贯串始终。每一篇课文,都要求学生读得正确,流利。这是“保底工程”,人人必须做到。

读得有情感更好。但由于每小我私家的悟性纷歧样,感受能力纷歧样,所以这个要求要因人而异。初读课文时,我特别看护后进生,肯定听听他们的朗读,严格要求,严格训练,多做示范。对小学生来说,示范就是指导,须要时领读。

有时不厌其烦,一遍不行,两遍;两遍不行,三遍。这一点,我是从音乐和英语老师那儿学来的。“一篇课文学完了,效果另有的学生不能流通地读下来,这样的课要制止。

”这是张庆老师经常申饬我的话。张庆老师还常说:“全班学生不把课文读熟,你就别开讲,先把‘读’这一关过了再说。

白话文,真正要讲的,很少。”于是“不把课文读熟不开讲”就成了我阅读教学的一个信条。

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正确、流利、有情感,不仅基本上明白了课文内容,即得“意”了,而且也得“文”了,因为有专家说,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正确、流利、有情感,课文的规范的语言就基本属于他了。是呀,能读到“其言皆出吾口”的水平,能不属于他吗?固然能熟读成诵更好,“成诵”了,语言自然更属于他了。

事实上,学生读多了,自能成诵。正确、流利、有情感地朗读课文,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,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手段。惋惜,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,有些人没有把这一目的落实好,而是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解说,用来做泯灭学生天性、灵性的训练册、训练卷了。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,高考一竣事,回抵家里,把读高中所做的一大堆训练册付之以炬。

华体会体育app官方下载

他望着熊熊的火苗,痛哭流涕地说:“三年来,我做了一堆垃圾啊!”我听了,心中滴血。坦率地说,我的所有公然课,“初读”这一环节都不如平时扎实。

公然课上的我,不完全即是平时的我。真正的我,在平时的课堂上。(三)品味,赏析。“旧书不厌百回读”。

书是读出来的。通常文质兼美的课文,我会细细地去读。老师读出味儿来,才气教出味儿来。学生读出味儿来,才气获得念书的兴趣,才气逐渐喜欢念书、会念书。

初读《圆明园的扑灭》,险些没有什么感受,甚至以为课文写得欠好;再读,有味道了;连读四五遍,读明确了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是“园林艺术的瑰宝,修建艺术的英华”的原因了!首先看它的结构:当中三座大园,周围有许多小园,作者用了一个“众星拱月”作了形象的归纳综合。这是从高处看圆明园,是“鸟瞰”。再看它的修建:走进圆明园,那里有“金碧辉煌的殿堂”,也有“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”;有热闹的“买卖街”,也有僻静的“山乡村野”;有凭据各地胜景“仿造”的修建,也有凭据古代诗人的“诗情画意”想象出来的修建;既有“民族修建”,也有“西洋景观”……有大有小,巨细相间;有闹有静,闹静联合;有仿有创,交相辉映;有中有西,中西合璧,岂不美哉!整个圆明园,从结构到修建,可以用一个字来归纳综合:变!艺术求新,艺术求变!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!我引领学生徜徉其间,越品越美,品出了“三味”,也品出了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技巧。

执教《秋天的纪念》,我则引导学生品味形貌母亲言行的关键词语,从中感受母爱。儿子摔工具、砸玻璃,母亲为什么不制止,反而“躲”出去?儿子望着窗外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,为什么要把窗户“挡”住?儿子说话态度生硬,母亲为什么却“笑”了……这些词语是非抓不行的!“躲”告诉我们母爱是明白!因为母亲知道,儿子需要宣泄。

没有明白,就没有真正的爱,明白是爱的别名。“挡”字的背后告诉我们的是什么?是母亲的善于体察啊!“自古逢秋悲寥寂”,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看着秋天的树叶刷刷地飘着,能不想到自己吗?能差池生活失去信心吗?能不发生轻生的念头吗(史铁生频频想到过自杀)?母爱是什么?是细心的体察。是真情的呵护。

儿子说话的态度十分欠好,母亲不光不计算,反而笑了。一个“笑”字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?母爱是宽容。

只有母亲才会有这样的襟怀啊!有的句子也要品。《秋天的纪念》最后一段形貌菊花的句子,实际上是写了转变后的史铁生对人生的一种新的认识。

有的段落也要品。《荷花》一课是叶圣陶先生为小学生写的一篇美文。

第二、三、四段有什么差别?第二段是详细地写,第三段是归纳综合地写,第四段则是写的想象。只写第二段,就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”;只写第三段,人们对荷花就缺少了详细的感知;不写第四段,就少了一种情趣,一种意境。有的课文还要品篇、品修辞、品写法,等等。

不品,就少了一种厚度,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和魅力,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造就也很难过到落实。但品味的工具不要多,多了消化不了。

有的课文也不需要品,朗读好了就行了。朗读好了,味儿也就出来了。(四)要把“写”挤进去。

周一贯先生多年前就指出:在语文课上,不能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。写,除了片断仿写、造句、笔答某一个问题外,还包罗写字、誊录词语和课文。

小学生一定要把字写好,写好字是小学生的一个标志性目的。写字不能“想固然”,要遵循“描红、仿影、临帖”的纪律去写。写字教学要从严要求,持之以恒,还要让学生接触一些碑帖,相识一些书法知识。

我们使用苏教版课本已经十几年了,我们的学生的字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。小学生把字写好了,谁都市兴奋,谁都不会持有异议。

学写字就是学做人。我重视写字,并不只是因为我喜欢写字。我十分重视造句和片断仿写。

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摆设写的训练,要视情况而定。写一段话显然比写一句话的价值大,所以到了高年级,我把造句都改为“造段”——写一段话,用上要求用来造句的谁人词语。我教一、二、三年级时,很重视誊录课文(纷歧定是全抄),而且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课文的行文花样抄,标点也不得纰漏。

这样做,对他们写作文很有利益,他们会逐渐明白写作文时如何行文,如何使用标点符号。(五)教学历程是对话的历程。

对话教育昭示的是平等、民主、尊重,不是外貌上的你一言我一语。教学艺术是处置惩罚课本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。

教学不只是教知识、造就能力。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,必须有良好的情感的到场,包罗老师,也包罗学生。

无“情”的教学,是死的,学生的学、老师的教,都是被动的,应付的。被动,那里会有好的效果?我走进课堂,便“宠辱皆忘”,精神丰满,一般情况下是微笑着的。至少脸不难看。

走进课堂,我关注的主要是学生。课本、教法是装在心里的。我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在注意他。

上课时,我说得最多的是提醒的话、激励的话。学生在我的眼光下(专注的、尊重的、兴奋的、激励的、不满的、生气的,等等),在我的评价与勉励中,在我的诙谐诙谐的话语中,精神一般会处于一种亢奋的、专注的状态中。师生关系的融洽,课堂气氛的和谐,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成效。

大教无痕。教育主要靠影响。学生之所以喜欢我的课,喜欢我教的语文,除了我能善待他们外,还因为我的板书工致、规范;我的解说深入浅出;我的朗读有声有色;我写的“下水文”富有情趣……所以,老师的语文素养,也是课本的一部门。

所以说: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


本文关键词:华体会体育app官方下载,于永正,备课,与,上课,关于,备,课的,重要性

本文来源:华体会体育-www.host73.com